【基層動態】二分司榆林古城大街改造項目煥新顏丨綠化公司開展“施工機具暨防汛安全月”活動
第二分公司
每天清晨,當太陽還沒越過青瓦鋪就的檐角,一個個穿戴著藍帽子、藍背心的古建園林人就已經登上了架在古城大街四周的腳手架,開始了一天緊張的修繕工作...
陜建古建園林集團第二分公司承接的榆林古城大街外立面改造維修及基礎項目(一期)EPC總承包工程,經過古建園林人匠心細作,古城的“新”輪廓逐漸明朗。
工程伊始,項目部嚴格遵照《榆林古城保護規劃》,堅持“三個不允許”原則,不允許大拆大建、不允許大規模搬遷、不允許破壞文物和名人故居,從設計初期階段,按照“空間+文化”的“城市針灸”保護開發理念,點上切入、線上串聯、面上提升,全體人員嚴格遵守“向古而新”的設計理念,即對于沿街古建筑采用“不改變文物原狀”的方式進行修繕,在保證大街整體風貌統一的基礎上,對商業店鋪運用當代的設計手法及藝術語言,以增加沿街建筑風貌的豐富性和多樣性。
項目部剛進駐時,臨街的商戶們議論紛紛:“項目開工了,會不會影響店鋪的日常經營?”“改造過的地方是否兼顧實用性?”個別商戶們帶著疑慮,對項目部的施工提出反對,并意圖阻止施工正常推進。古城大街臨街存在600多家商鋪,大部分都年久失修,臨街店鋪門窗破損、樣式老舊、屋面破損,無法一次性進行大規模改造,且施工活動需在不影響商鋪正常營業的情況下進行,這就意味著施工的過程中還需要取得600多戶商家的理解及支持,施工現場同時還存在沒有水電、往來行人絡繹不絕、街道擁擠沒有空間支持施工材料進場等情況,這無疑給項目部工作增加了不少難度。
面對重重困難,項目部謹記國企擔當,聚焦問題,綜合協調,積極尋找辦法,迎難而上,克服困難。為打消周邊商戶的顧慮,項目負責人帶頭組織項目部團隊,對臨街商戶、房東挨家挨戶進行走訪接觸,了解商戶的顧慮及需求,為大家講解此項工程為當地文旅產業帶來的實際提升及城市更新改造的必要性。通過整個團隊耐心的溝通與走訪,商戶們終于打消顧慮,項目得以正常推進。
在項目建設過程中,為了展現“出手必須出彩,完成必須完美”的善戰精神,項目部全體人員秉承著“保護歷史文物遺產,傳承傳統施工工藝”的企業使命,在不改變古城大街原有歷史風貌的前提下,采用集團公司自研的多個工法,對大街的破損屋面及油飾彩畫地仗等進行修復,派駐能工巧匠使用手工描繪,細致上色。
考慮到大街新門窗的功能性和耐久性,項目部嚴格選材,創新工藝。為使得新門窗和老街整體風格協調一致,根據大街原有門窗樣貌進行重新設計、開模。力爭做到新修繕門窗在造型、紋樣、油漆色調、屋面工藝與原貌保持一致。使得古城文化氛圍更加濃厚,歷史勝景與當代生活相映成趣。
從項目起始的質疑與憂慮,到最后周邊商戶及群眾們的歡迎與肯定,離不開項目部團隊每個人的辛勞與汗水,以及面對施工任務精益求精的匠心精神。最終通過不懈努力,得到周邊商戶及群眾的廣泛認可與好評,大家紛紛為項目部送來錦旗。
接下來,古建園林人將繼續用匠心塑造精品,切實完成既定目標,充分展現榆林古城古色古香的歷史風貌,激發古城商業活力,以城市更新來帶動當地文旅產業,讓“老街道”煥發“新面貌”。
綠化公司
步入盛夏,全國各地陸續進入汛期,且各項目大、小型施工機具使用頻繁。為進一步提高全員在汛期施工及使用施工機具期間的安全防范意識,確保雨天安全物資使用到位、及時排澇,施工機具科學、正確、安全地使用,杜絕違章操作現象。陜建古建園林集團綠化公司開展了“施工機具暨防汛安全主題月”活動,公司在建及養護項目全數、全員參與。
宣傳階段:積極組織管理人員、分包班組及勞務人員觀看學習教學視頻,進行了“施工機具操作安全”專項教育及交底、宣貫相關文件,集中學習各類急救預案,張貼宣傳海報并組織人員現場學習。
實施階段:各項目開展以“施工機具暨防汛安全”為主題的專項隱患大排查。檢查內容包括:倉庫小型施工機具安全儲存及保養情況、大型施工機械驗收及操作人員持證情況、電動工具安全使用及充電情況、施工場地積水排澇情況、防汛物資儲備及使用情況等。
總結階段:目前對排查出的安全隱患已悉數整改到位。確保項目所有人員掌握“機械傷害”應急救援操作流程,施工機具正常運轉,項目全數儲備應用防汛物資,項目全員接受“施工機具安全使用”專項交底,并對活動形成的成果進行強化和鞏固。
通過“施工機具暨防汛安全月”活動,進一步提高了項目一線管理人員及勞務工人使用施工機具時安全施工的意識,強化了機械傷害事故應急救援的安全知識技能,完善了相應的應急救援預案,大大減少了員工遭受機械傷害的幾率,為項目夏季戶外作業提供了技術、措施等方面的保障。
參與活動人員紛紛表示:切實體會到了企業安全管理文化及濃厚的“人人都是安全員”氛圍。